《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高影响力学者论坛召开

发稿时间:2024-07-08浏览次数:10

 75日,由我校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高影响力学者论坛在我校召开。

论坛以“洞悉传统 连接未来:多维视野下的中医智慧”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1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影响力学者围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主旨演讲,以期在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传承中医药宝贵经验的同时,汇聚智慧之光,探索学术未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马骏,国医大师严世芸,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文史哲》名誉主编王学典,我校党委书记曹锡康,科技人文研究院院长、《中医药文化》中文刊主编刘红宁,学校原党委书记、《中医药文化》原主编张智强,《中医药文化》编委会主任、终身教授段逸山等出席论坛。特邀主讲嘉宾,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代表,我校相关部门、附属医院和二级学院师生1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钟力炜主持。

曹锡康指出,此次论坛聚焦中医药人文学科的构建,分享研究成果,在深入洞悉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期望《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解析传统医学与启发未来医学的桥梁,引领传统医学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严世芸指出,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为现代人文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养料。研究中医药学的形成发展与传统人文哲学的关系及其特点、特色,逐渐形成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和表达,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期望《中医药文化》以创刊4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坚持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重点,进一步研究杂志的定位、目标,优化更新栏目的层次结构,使之更好地契合引领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需要。

王学典指出,期刊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在学术演化的过程中,期刊可以是积极、主动、能动的一方,甚至是学术史的创造者。期刊应该通过百家争鸣,锻造公共学术话题,集聚学界力量来解决所在学科的关键问题。目前是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时期,《中医药文化》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刘红宁指出,中医药文化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赓续历史文脉,做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是时代赋予《中医药文化》的光荣使命。本次论坛的主题正是对期刊发展方向的最好诠释,也将为期刊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

马骏指出,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期刊建设,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文化》中英文刊在学会的编辑出版专门委员会、英文期刊国际化影响力提升平台中承担了重要工作,作出了大量贡献,表现出中医药期刊人不断传承创新开拓的“精气神”。未来学会将对中医药文化学科发展、中医药编辑出版领域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撑。

  开幕式上,科技人文研究院与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签署了合作签约,并举行了学术顾问、办刊顾问聘任仪式。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与我校段逸山教授共同启动《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特刊;科技文献出版社新书《探秘神奇的中药》首发;《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任李海英以“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价值、历史与未来”为主题作办刊40周年发展报告。

论坛设3场主旨报告,分别从认知、本草及跨学科三个维度展开。

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报告“有生命的中医知识史刍议”,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报告“‘医者易也’——中医思维与文化内核探析”,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和徐宏喜教授分别报告“中医核心价值在现代中国医学发展中的意义探讨”“中药创新研究与国际化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黄龙祥研究员报告“中医文化研究如何落地结果”。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教授报告“中医古籍整理事业四十年(1982-2022)”,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报告“本草中的文化细节”,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郑洪报告“桐君与古本草略考”。

复旦大学高晞教授报告“由医学史书写模式转型看中医文化形象的确立”, 北京大学陈明教授报告“身为佛医王:耆婆图像的跨文化想象”,大连理工大学王续琨教授报告“中医药学的跨学科研究历程”, 我校王旭东教授报告“中医哲学的临床价值”,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报告“唐代墓志的家族书写——以涉医讳笔为例”。

圆桌论坛由李海英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原主编胡范铸教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编审、北京崇贤馆创始人李克馆长、北京通州致中和书院刘芊院长4位嘉宾跨界畅谈中医药,中医药科学化、标准化、跨学科研究,围绕中医学思维模式与中医药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精彩的观点分享。

闭幕式由科技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吴志新主持。《中医药文化》副主编张如青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张如青回顾了《中医药文化》40年的发展历程,缅怀了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提出文化的概念宽广弘大、丰富多元,需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开拓的精神,新事物、新科技都应纳入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领域,期待未来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在《中医药文化》上体现出来。

  论坛既有高屋建瓴具有哲理思辨的理论探讨,又有对本草文化的宏观思维和细节考辨,还有跨学科、跨文化的医史文献研究,思辨深刻,资料翔实,论证清晰,引人入胜,精彩纷呈。《中医药文化》将继续积极作为、砥砺前行,为中医药文化学科的发展繁荣以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尽绵薄之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智慧。科技人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