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走进思政课堂讲授“大思政课”

发稿时间:2024-01-11浏览次数:128


我校入选“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后,学校党委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带头讲授“思政大课”,学校党政领导也纷纷走进课堂,给学生带来一堂堂生动而精彩的思政课。

1019日,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带头走进“岐黄中国—文化基因系列”课程,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医智慧”为题讲授“大思政课”。通过引述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治理、深化改革开放及医疗改革的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医整体观与治国理政方略具有高度相关性。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局势和问题时,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寻找关键问题症结的二分法、重点论、系统论。同时,他强调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当代价值是鼓励我们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确保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始终占据主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围绕治党之道,他指出“急则治标”和“缓则治本”这两种方法在治党中的应用,倡导综合应用、做到标本兼治。同学们在学习中医药文化治理基因的学理同时,深深感受到文化基因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中医药文化+思政”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在思享会和师生对话环节,师生分享讨论了如何在工作学习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119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季光带头走进“岐黄中国—国际视野系列”课程,以“坚定自信 瞄准前沿 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为题讲授“大思政课”。他指出,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青年如何去实现初心与使命?课程从三个部分进行解答。第一,如何认识中医药学?他结合经典、前沿研究,阐述了中医药学的优势及局限,并指出中医学是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如何认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哲学、中医文化给世界传递中医药智慧,带来宝贵财富。第三,新时代的中医药人,如何担当强国梦、复兴梦?中医药在新突发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上有其独特优势,新时代中医药人要在改写国际指南、原创药靶贡献、先导药物发展上下功夫。最后他对年轻的同学们提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和担大任四点要求,鼓励中医学子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031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走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以“以德养心,中正平和——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为题讲授“大思政课”。她从开设背景、设计思路和课程定位入手,立足国家政策、育人目标及学生现实需求,从“以人为贵”“医乃仁心”“和其不和”三个角度向同学们诠释了“以德养心,中正平和”的育心育德智慧。

1013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斌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为题讲授“大思政课”。他从《觉醒年代》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入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作用。他还结合自己多次参加上海援疆医疗队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1025日下午,副校长杨永清走进“岐黄中国-国际视野系列”课堂,以“历史学术场域下中西医结合的缘起、融汇与未来”为题讲授“大思政课”。他回顾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程,分析讲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三个重要阶段,并讲述了中国未来新医学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发展前景。

1215日下午,副校长王拥军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以“中医表型学——整体观与还原论的有机结合”为题讲授“大思政课”。他从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并伴有多系统慢性病、慢性病的年轻化引导学生思考“究竟应该是还原性探索还是整体型研究”,并介绍了团队正在着手建立“肾精——奇恒之腑系统”,探索中医“共病”体系建设范式,指导重大疑难性疾病综合防治。

914日下午,副校长舒静走进“岐黄中国-国际视野系列”课堂,以“面向未来的中医药国际发展”为题讲授“大思政课”。她指出中医药在国际上扮演着健康守护、文化传播、科技融合、贸易促进、环境守护、标准制定等重要角色,也面临种种竞争和挑战。她鼓励中医学子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中医药动能而奋勇拼搏。

校领导讲思政课是我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通过调动校内外各种资源,聚焦“两个结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开创性地进行“中医药+思政”课程建设,打造“岐黄中国系列”课程品牌,丰富“大思政课”内容供给;探索以“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创新,以“对话式”教学串联学习活动,形成“课前与经典对话”“课中与名师对话”“课后与自我对话”的学习流程,通过强化学习的问题意识,在对话交流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