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红打卡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户外大屏“闪亮登场”

发稿时间:2023-12-05浏览次数:309


呀!那只玳瑁要从屏幕里游出来了,真有趣!”在新亮相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户外大屏前,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并雀跃欢呼“好酷炫”。

为更好地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共话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美好愿景,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决定设立户外LED全彩大屏并制作配套裸眼3D视频内容,全力打造网红打卡点,给游客带来更精彩更直观的视觉盛宴,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高质量传播。近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户外大屏正式启用,立即引来游客拍照合影。

让文物“活”起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馆藏文物“搬上”大屏,激活文物内在价值,让文物动起来、馆陈走出去。镇馆之宝——针灸铜人、明代獬豸熏、清代神农牙雕像、近代出诊医箱……这些文物在大屏上一一展示,带领游客领略历史流光的中医药文物之美。

让中药“亮”起来

除了文物,中药也被大屏“点亮”。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三楼有中药标本馆,分为液浸草药、动物药精选、药材规格等级、安全用药、真伪药材比较等区域,陈列着数千件中药标本,被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先进中药标本馆。

中药标本是开展中药文化科普的有效载体。大屏将葛根、灵芝等中药材的状貌、功效呈现出来,方便游客鉴别并掌握相关知识。下一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还会将馆内海洋资源实物标本海星、珊瑚、砗磲等进行3D视频制作,届时游客可通过浏览生动直观的视频影像,了解海洋生物的特性和药用价值。

IP“火”起来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IP“壶宝”于2022年发布,为葫芦造型,谐音沪宝、护宝。壶本义为葫芦,有悬壶济世之意,寓意葫芦里藏着好药和好医术,同时也是中华宝库中医药宝库的守护者。“壶宝”以青色为主色调,是五行色之一,代表东方和春天,寓意东方之珠的上海,也寓意古老的中医药正焕发勃勃生机。“壶宝”这次“破屏而出”,和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植物人参携手演绎一段“萌味十足”的药材形成之路。

萌版”文创产品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博物馆将围绕“壶宝”在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的基础上推出多样化的文创产品,融入文化元素、市场需求和时尚潮流,以接地气、亲民化路线快速“出圈”,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让文化“动”起来

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聚焦科普教育功能,增加知识性、实践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以信息技术赋能馆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中医药文化“动”起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通过设置“魔墙展示系统”数字互动墙、裸眼3D互动体验区、“中医药之最”“中医经典著作阅览”等多媒体数字互动展项,建设虚拟博物馆、云展厅、长三角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创作《来这里找钥匙》等科普视频,构建融合立体的传播平台,以及搭建云上课堂,实现传播途径创新,助力“数字+文旅”蓬勃发展。

在推进数字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还成功申报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项目“长三角数字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及科学普及一体化专项建设”。安装户外LED全彩大屏及制作配套裸眼3D视频内容是该项目的重要内容,为推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数字动力。

今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还将为大屏配套制作更多的中医药文化创意内容,展现更精细、更震撼、色彩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使其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文化新地标、网红打卡点和宣传新平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