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匈牙利医药博物馆文化交流论坛举办

发稿时间:2023-11-06浏览次数:80

为搭建开放性的学科交融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服务功能,实现博物馆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国际传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113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上海市药学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浦东新区科普基地联合会和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医学史博物馆等举办主题为博物馆与高等教育、博物馆与国际传播的中国-匈牙利医药博物馆文化交流论坛。论坛开始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会见出席论坛的嘉宾,期望各博物馆加强交流、互学共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中匈文博人线下线上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博物馆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高等教育资源和国际交流有效载体。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向义海、博物馆管理处处长王峰,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斌,以及相关文博单位负责人出席论坛。论坛吸引百余名研究生踊跃参与,成为研究生人文教育又一阵地。

博物馆作为一种媒介,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对外传播功能。博物馆要运用自身独特优势,架起多种文化之间的沟通桥梁。周斌致欢迎辞,认为博物馆在传承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大有可为。

向义海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将成为一带一路新的闪光点,有利于构建博物馆新的国际传播渠道,架起中匈两国新的文化桥梁。他希望两国文化和博物馆领域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匈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启两国深厚友谊的新篇章。

博物馆与高等教育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博物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高校与博物馆的历史关联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说高校是博物馆之母,世界上第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便是1683年建立的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无独有偶,中国第一批博物馆——同文馆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也是高校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高等教育功能,既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对未来的谋划。

 

 

论坛上,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围绕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服务高等教育的定位、功能及优化路径展开交流,并展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助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和服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的近期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张凯围绕现代中国大学对博物馆的新期待——以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群建设为例,从高校博物馆、上海交大博物馆群、大学与高校博物馆三个层面阐述博物馆融入高校发展的多个方面。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任玉兰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为例,探讨该校中医药博物馆科学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科研重点,以期通过提升博物馆科研水平服务大学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教授张苇航作博物馆资源助力‘中医文化学’课程建设的设计与思考主题报告,期待博物馆发挥博物之功,助力中医药文化教育。

博物馆与国际传播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国际交流的名片和纽带,在国际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博物馆要深挖馆藏资源,通过举办各种展览、活动,传播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当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助力者,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继续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匈人文合作一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贝思文从学术交流、语言、文化节、美术与演艺、文学、旅游六个方面道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匈文化交流,并重点讲述中匈文物交流历史。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以博物馆展览与国际传播为主题,从博物馆(展览)国际传播的现实背景、现状和问题等出发,提出博物馆的任务与使命,并介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正在开展的项目。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医学史博物馆馆长贝内德克·瓦尔加线上参与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将医学史博物馆的概念与发展娓娓道来,同时介绍塞梅尔维斯医学史博物馆的相关情况。塞梅尔维斯医学史博物馆是匈牙利国家医学博物馆,收藏匈牙利医学、药学和医疗系统的历史文物,呈现从史前时代发展到20世纪初西方医学的演进历程,同时突出匈牙利医疗制度的发展、现代匈牙利药物创新体系。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与塞梅尔维斯医学史博物馆将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开启合作交流新征程,为培育出绚烂绽放的一带一路博物馆文化交流之花而不懈努力。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