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医科、新使命”教育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稿时间:2023-06-10浏览次数:53


主题教育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调研座谈会上,了解到部分教师存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专业课程的困惑。69日,学院聚焦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三楼报告厅举行“新时代、新医科、新使命”教育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沪上教育教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既有从高教改革、新医科建设的高度思考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专题报告,也有对课程思政如何实施的具体探讨。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出席论坛,他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是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新时代大思政格局的具体实践。通过本次论坛,希望广大教师围绕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以及医学教育“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深入探讨医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效,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再建新功。

开幕式后,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郭晓奎教授以“新医科与医学教育改革”为题作主旨报告。郭晓奎从新医科产生的背景、内涵与面临的挑战,谈到新医科的影响因素、内涵、特征与目标,他指出,在全球视野、全人教育、全健康的新医科教育理念指导下,未来工程师医师、科学家医师、医生科学家的培养,知识探究是基础,能力建设是核心,价值引领和人格养成是隐性主体,强调教学工作者应自觉转变为教育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姚荣副教授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主旨报告,他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中得出:教育强国与人才、科技强国高度同构,教育强国是强国的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先决条件;在关键时代节点上重大制度创新是教育强国建成的内因;国家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后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以鲜活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引导青年教师发掘、解读、解构、重塑和应用教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专家讲座进一步加深了老师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理解,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作用。

论坛还邀请了近几年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以及荣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的沪上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分别结合自身教授的专业课程,围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实践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作示范演讲和经验分享。

全国高校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刘畅副教授以《病原生物学》为例从教育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复旦大学陈玉聃教授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主题,从术与道、中与外、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结合等方面论述社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上海戏剧学院伍洋教授讲述乐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并进行现场弹奏,与大家分享了筝乐中的家国情怀,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上海师范大学傅毅教授以《统计学》课程为例,分享理工科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感悟,认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应当因“课”制宜,课程思政教学融入需因“类”制宜,课程思政成效评价则因“节”制宜。全国高校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沈凯凯教授以“挖掘-传承-创新”一线贯穿的教学模式,将《方剂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作为本次论坛的具体组织者,她希望借此机会,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承办本次论坛,工作室负责人何建成教授指出:“工作室坚持以服务青年人才成长为宗旨,把用心教育、悉心引导、精心培养、诚心服务青年教师、党员作为重要任务,依托名师、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优秀传统传承,加强老中青传帮带工作。实施‘请进来、送出去’人才培养模式,为青年教师、党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党员成长。”

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