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对口支援、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
学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机构和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单位,2022年2月被正式认定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研究、《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编研、世界传统医学研究、全球疫情监测等任务,高水平智库作用凸显。报送新冠相关信息234篇,完成100国中医药海外发展国别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共获84次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包括:2篇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5篇获中共中央办公厅录用,23篇获副国级(含政治局委员)肯定性批示,13篇获市委办公厅及市委宣传部录用,41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学校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秘书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项目(WHO ICD-1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标准化建设委员会等平台为核心,积极推进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筹建工作。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大楼基建工程已竣工,研究院机构已于2022年9月底正式获得编办批准。由大学承担秘书处的ISO/TC 249迄今为止共发布了94项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其中中国专家主导的国际标准占71%,我校主导制定的标准共有13项,中医诊断名词术语ISO国际标准入选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我校多项标准化成果获得首届上海市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中医药国际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发挥附属医院优势学科作用,牵头组建长三角一体化专科联盟建设,与外省市合作共建医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通过区校合作,促进五大新城区域内中医专科竞争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国家疫病防治基地(上海)示范引领作用,对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医核心病机及其防治进行研究,形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上海共识”,“一方一功”的中医药防治轻型新冠病毒感染“上海方案”。共发表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高质量临床研究报告12篇,中西并重、老药新用的上海方案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认真落实中组部及市委组织部援助工作要求,加强对口支援力度,附属医院每年遴选优秀干部人才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为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