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发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教职工和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环境与场所布局合理,活动丰富,管理有序。师生文化活动丰富,管理规范,引导有力,通过综合素养课、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人文教育。
制定高水平地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制定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以文化浸润提升师生爱校荣校情怀。
学校党建服务中心和各学院的党建活动室、党建服务站等为党员活动提供场地,为学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提供坚强的阵地保障;教师共享中心“杏林苑”、工会教师活动中心等场所充分满足教职工文化传播、社交互动、活动休息等多方面需求;大学生健身中心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开设由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活动教室;学生园区公寓楼公共空间设置交流研讨室、会客谈心室、琴棋书画茶艺室、阅览室、健身房等多功能学生活动室,并配齐党员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使学生公寓成为重要的校园文化展示空间。打造文化艺术教育特色基地新地标“博雅亭”,将美育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学校各阶段中心工作,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综合素养课、讲座论坛、师生主题歌会、摄影大赛、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人文教育,不断提升师生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49)开展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学校校史、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宣传。建设并开发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名人馆、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等特色育人平台。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制作“我和我的学校”微视频、开展“给00后讲讲共产党”活动,制作并微信推送视频《一个医用木箱中珍藏的红色记忆》,讲述“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故事。制作《杏林心向党——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视频,回顾建校65年来为党育人、科技报国、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的历程,重温岐黄人的心路历程。开展建党百年青年教师展演活动,讲述感人奋斗故事。
以环境文化建设发挥学校精神内涵的育人作用。校史馆占地320平方米,分为序厅和3个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影像资料展现学校的发展史。室外雕塑群提升计划挖掘、凝练和充实校园雕塑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校园室内文化地标命名与展示活动系统梳理、命名学校文化地标,完善提升各文化地标内涵。开发并上线三维实景“云”游校园功能,实现线上查看校园雕塑介绍、历史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命名含义及全景浏览功能。海派中医流派展廊集中展示25家海派中医流派,通过对各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发展脉络、资料图片的梳理呈现,回顾上海百年医学发展史,进一步传承弘扬海派名医名师优秀人文精神。档案室编研校史珍贵档案画册,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荣耀与梦想海派中医药发展四十年成果展》《和风送暖满庭芳——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援助档案图片展》《校门历史变迁图片展》,集中呈现了自建校以来学校师生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历程,充分发挥档案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并申请开设校史档案通识课,为学生设计档案校史课。
发布《关于落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围绕新时代科学家“六种精神”内涵,开展主题聚焦、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作《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专题报告;以学校系统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在科技教育工作领域形成的精神品质作为主线,制作9个系列视频;为师生开设主题报告,将科学家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启动“大学精神”大讨论活动,围绕大学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以“我和我的大学”主题征文活动、“大学精神”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动员师生、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作为上海市优秀传统文化“三全育人”共享基地单位,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构建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机制,实现基地资源开放共享。拍摄制作中医药文化(文物)视频、出版《小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读本》、开展博物馆历史文化之旅研学活动,推动博物馆育人资源向外辐射。博物馆还主动将“迷你”博物馆送进中小学,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临展和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禽戏传承基地、上海市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学校积极开展传统武术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武术文化教育,丰富武术课程体系。与中小学联合举办武术艺术节、每年举办武术夏令营,提高学生武术艺术修养。2021年11月,组织召开“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论坛”,深入探讨新时代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在全市遴选了40家太极健康实践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工作。出版太极健康科普读物,举办各类活动,弘扬中华传统养生理念,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气功所还以中国传统文化“太极”为标志,在全球打造“太极健康”品牌,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推广和普及。
50)组织参与“大师系列”校园剧、“礼敬中华”、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校园歌会等各类文化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打造原创大师剧《裘沛然》并开展巡演,采用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展现裘沛然先生从医、执教、治学、为人的生平事迹,立体呈现了一位风采矍铄、至精至诚、至仁至善的国医大师形象。积极参加全国悦读中医活动,传播中医文化,助力全民阅读,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参与“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中医典籍书法艺术作品展并承办上海站巡展,致敬经典,以书法艺术作为载体,普及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保健养生典籍知识,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医精神。
学校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拓展整合艺术类教育资源,打通美育第一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培养审美意识和能力。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专业课程美育建设,打造“中医之美”品牌课程,新增《美育导航》通识选修课,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等元素融入美育课程设计中,聘请国医大师、长江学者、终身教授、艺术名家等担任美育教师,实现美育教育课程建设高标准、严体系、有实效。不断完善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钢琴团四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管理模式和品牌建设,指导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参与各类综合性比赛和演出,为艺术团搭建更多成长的舞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进。
深化美育基地建设,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获上海市教育成果奖一等奖,通对国学、茶艺、书法、武术、太极拳等具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大力扶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开设“君子书院”“淑女学堂”培训班,立足传统激发创新活力,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史剧《誓言》,生动刻画中医药人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博雅之约”、举办全球“云知音”网络公益钢琴大赛、开展“杏林杯”师生朗诵大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社团之星文艺汇演、毕业晚会等,探索并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