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研讨会

发稿时间:2021-12-10浏览次数:2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1210日,“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研讨会在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三楼多功能厅召开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市教卫系统法宣办常务副主任卢天琳、我校原党委书记张智强、致远导师团团长陶建生等专家应邀参加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学工部(研工部)相关负责人向与会专家们详细介绍了“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的整体推进情况。随后,朱惠蓉为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导师高国希、卢天琳、张智强、陶建生颁发聘书,推进导师团内涵建设。

与会专家们对导师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高国希表示,基于“导”的过程要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基于学科结构要考虑校外导师构成,基于跨界协同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要注重中医传承个性化与现代工业社会标准化,把握中医药学生培养规律,把脉个性特色,系统研究中医名家培养机制方案。卢天琳表示,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把握高度、厚度、深度,做出中医药院校特色,要围绕学生思想问题,把握为学、为人、为师,做合格导师。张智强表示,要明确目标是什么,才能知道往哪里去,要明确价值追求,把握学生阶段性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价值引领,要明确预期成果,使导师团百花齐放,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陶建生表示,要把握时代特色,导师团1.0是基础,很多是点上的工作,导师团2.0应该串珠成链,师生共同成长,体现时代要求,要把握实践特色,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注重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养成,要把握思想特色,突出中医药特色,赓续红色血脉,将教师成长纳入导师团,充分调动导师积极性。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也交流了导师团工作体悟和未来设想。

朱惠蓉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同时充分肯定了学院导师团工作,她强调,今年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五周年,5年来,学校持续深化思政工作守正创新,以导师团为载体,不断出题、破题、解题,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今年将导师团写入学校德育“十四五”规划,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引领中医药卓越人才,培养出更多的时代新人。[学工部(研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