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国医大师刘嘉湘工作室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发稿时间:2021-06-18浏览次数:726


618日下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国医大师刘嘉湘工作室暨教育实践基地在我校揭牌成立。

国医大师、“五老”杰出代表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刘嘉湘在70余年的医教研生涯中,始终重视人才培育,关心青年医学生学术成长,所培养的学生中大部分已成为国内中医肿瘤专业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国医大师刘嘉湘工作室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旨在发挥“五老”作用,弘扬“五老”优势,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医学史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健康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博物馆与15所中小学建立了“牵手育人”合作关系,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其成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教育实践基地后,将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专题展览,开发中医药文创产品,开展科普志愿者服务项目等,充分挖掘育人资源,用文物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在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上,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宣海向刘嘉湘颁发聘书,学生代表上台献花。李宣海与我校党委书记曹锡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驻会副主任陈其昌、学校副校长王拥军共同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国医大师刘嘉湘工作室和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年过耄耋的刘嘉湘教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对于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他感到意义重大,责任在肩。“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也迎来大好时机,刘嘉湘殷切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期冀青年学子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使自己成为德术双馨的中医药人才;坚持跟师临床实践,尊重导师、善于继承,养成中医原创思维指导临床的习惯;要特别重视经典理论的学习,为更好地传承发展导师学术思想提供基础。工作室成立后,师者要奖掖后学、倾囊相授,学者要尊师重道、勇于担当,为培养优秀的中青年中医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刘嘉湘工作室优秀学员代表刘苓霜分享了刘老矢志不渝,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终身的感人故事。中医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她表示,工作室会继续发扬刘老“坚持信念、自信自强,不忘初心、追求理想,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大爱为本、悉心传承”的崇高精神,工作室导师和全体人员有信心、有能力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感召新一代杏林学子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早日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才。

我校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特长和优势,以“五老”为主体,成立了党建督导、教学督导、学生导师团、名师名医工作室等平台,曹锡康指出,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关心青年成长成才,通过拓展关爱内涵、创新教育手段、丰富工作载体等方式,让老同志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让青少年学有所教、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指导下把工作室和基地建设好、运用好,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亮点的品牌育人阵地,为上海教育系统的育人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源和良好的平台。

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老干部处处长、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秘书长金勤明等关工委负责人和委员代表,我校关工委副主任张建中、顾家柱及关工委委员等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关工委主任朱惠蓉主持。

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学校科技创新楼、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等地。党委校长办公室、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