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硕果慰园丁 我校何建成教授喜获殊荣

发稿时间:2019-09-10浏览次数:855


呕心沥血育桃李,金秋硕果慰园丁。正值第35个教师节,上海市一年一度的“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也揭晓了获选名单,我校何建成教授在此次评选中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何建成教授现任我校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经方理论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术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主讲老师等职务。何老师从医从教28年来,始终兢兢业业,扎根一线教学的同时投身中医药科研事业。他是以教书育人为首要职责的一线教师,是授业解惑传承中医文化的优秀导师,也是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他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领域耕耘出一片广阔天地。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何老师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认真辅导答疑;他鼓励本科生丰富临床及科研训练,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共计10余项,其中多个项目获校级优秀,部分项目获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的资助;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创新的教学思维,他指导硕士生、博士生30余名,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曾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生论文多次获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本科生导师。何老师非常重视团队中青年教师的人才培育,为每位中青年教师定制了个人培养计划。他所领衔的教学团队获评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学团队,长期在教学评比中名列前茅,并在2014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先锋号”称号。

教学创新,成绩显著

何老师专注于中医教育事业,实施多项教学改革创新。建立了以中医诊法技能和辨证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教学课程相互衔接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体系;在教材编写中他注重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开展跨学科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建设,并编写数字教材,将移动互联、网络增值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学习方式融入教材建设之中,三位一体,使学习内容衔接有序,纲目有序,易教易学。先后主持并完成上海市教委全英语示范课程、上海市教委中医学本科教育高地子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中医诊断学示范标杆项目等10余项。

中医诊断学课程先后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他主编包括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与著作10余部,曾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优秀融合教材奖、全国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与教材建设杰出成就奖。2019年主持的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中医诊病的魅力与奥秘”,已在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人卫慕课平台正式上线。

潜心科研,勇攀高峰

何老师多年来潜心于中医科学研究,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及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中医问诊临床训练系统、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测评方法及其检测装置,参与研制了舌象分析系统、脉象模拟仪,填补了此类研究的空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构建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基本证候及评价标准;自主研制了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复方地黄颗粒。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15项,作为主研人员完成973子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研究工作曾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0项,2017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授权专利4项。有关学术观点被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研究生规划教材引用。2016年中国科技网“科技创新百人谈”以“现代技术助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为题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何老师始终坚持育人,奉献自身于教育、科研和医疗事业,以他对教学科研的执着心、对社会赤诚的责任心、对学生博大的爱心,谱写着教育的华章。

值此教师节之际,又传喜讯,我校丁晓露、李征宇、何建成、詹红生、陈秀兰、何兰萍、成琳荣获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诚挚感谢所有为院校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也向关心和支持院校工作的老领导、老专家、老教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