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3.5学雷锋、12.5国际志愿者等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深化党员志愿服务和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师生员工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40%以上。
立足专业热情志愿,开展3.5学雷锋、12.5国际志愿者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志愿服务,丰富育人载体,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发挥青年能量、展现中医特色、彰显志愿风采。围绕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需要,服务各项赛事赛会,选拔优秀志愿者热情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设计并制作“申小杏”系列进博志愿者文化产品,注重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和业务水平培训。中医青年热情奉献、积极服务,塑造了有担当、有力量的服务品牌,“岐黄育人社区志愿服务”和“MDA肌萎缩推拿服务”2项公益项目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立足场馆需要,开展常规志愿服务,在上海科技馆、上海植物园等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承办上海市政府重点实事工程“上海市爱心暑托班”,依托我校专业优势开设了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特色课程,聚焦学校教师诉求,辐射张江区域青年需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坚持开展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大队走进自闭症儿童家庭项目, “阳光宝宝”家庭志愿服务队与张江两位自闭症儿童结成对子,每月上门进行志愿服务,为特殊家庭送去温暖。
各基层党组织找准群众“急难忧盼”的问题进行整改,党员积极践行志愿行动,做实事好事。每年进博会期间,组织百余名在校学生参加进博会,发扬专业特长,在“四叶草”中充分发挥了中医青年的青春激情和蓬勃力量;曙光医院圆满完成进博会医疗保障任务。八家附属医院长期承担街道、社区乃至国内外的志愿服务任务,培育了多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继续打造属于中医医务青年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杏林使者万里行”,远赴贵州遵义山区、云南沧源边境等缺医少药地区,提供医疗咨询、义诊保健服务,共扬医务青年志愿风采。
鼓励青年学生和教师、医务人员志愿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更多具备社会价值和实际效应的新项目,形成青年志愿者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在志愿者活动的招募中,重视教师员工与党员的参与,提高学校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学校师生员工志愿者服务参与率达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