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治理综述

发稿时间:2020-12-18浏览次数:220

38、实施学校章程,健全依法办学机制,实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校务公开,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有成效。

学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和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坚持以大学章程为准则,不断推进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初步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框架。《上海中医药大学章程》在全校范围内发行全文印刷单行本,做到广泛宣传,保障师生知晓,并通过网页、微信、展板等形式,进行章程图解与宣传。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定期梳理学校规章制度,形成了制度汇编。学校设立法律事务办公室负责学校法律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常年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并制定了《法律顾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积极申报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203月,学校获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2020年)称号(沪教委法[2020]2号),推动依法治校水平再上新台阶。

 

按照相关法规和最新信息公开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信息公开目录,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整合建立校园信息统一发布共享平台,即基于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架构的网站群系统,在此平台基础上深入完善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对照信息公开指标,加强网上互动交流,通过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3746条。连续2年被评为上海高校信息公开评议工作优秀单位。

开展学校十四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发布《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上中医办字〔20203号)。完成《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化综合改革工作报告(2014—2020年)》,全面的总结学校六年来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并提出下一阶段改革思考,起草《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化改革开展综合预算试点工作方案》。

 

39、校和院(系)两级教授治学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有效履行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功能。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强化教授治学地位。根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精神,学校学术委员会按时换届,学术委员会通过修订《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体现教授治学主体地位,研究学术决策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途径,形成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学术决策与评价机制。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干预,推动学术决策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学校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高学术质量,维护学校的学术声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各专业分委会负责审议我校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发展、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研究生学位教育相关工作。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细则》《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工作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遴选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议办法》等文件。构建学术不端检测、双盲抽检评审、同行评议、原始资料抽查等环节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选题和开题、中期考核、毕业预答辩、答辩等环节进行管理、监控和督导。学校、各二级学院(或部门)、导师和研究生不断增强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的意识,保证授予学位的含金量,维护学位授予的严肃性。

 

40、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利,对学校重大改革发展事项进行审议,对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重要事项建言献策,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建立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加强三级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设,设立发挥教代会、学代会代表常任机制,建立了教代会联席会议制度,以教代会为载体,构架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有效桥梁。学校每年召开教代会,教职工代表认真听取并审议学校行政工作报告、财务报,并讨论、审议校务公开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等多个文件,民主评议学校领导班子,同时围绕学校重大改革事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着力推动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和经常化,进一步发挥教代会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组织开展教代会代表与校领导、职能部门面对面活动”“专题协调会和提案回头看等,构建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的平台,加强教代会提案的督办和落实,开通网上提案系统,实施“365天提案制度,使提案提交、附议更加便捷,跟踪和反馈更加及,实现提案的受理、处理、落实的公开化与常态化。着力提高教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落实教职工、学生群体对学校有关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1、校和院(系)两级管理职责科学清晰。学校校务委员会等机构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功能完备。

深化了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激发办学活力。学校采取一院一案政策,对不同的学院采用不同的改革方案,探索以二级学院为办学主体、学术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根据理顺校院两级职能,发挥二级单位办学自主权精神要求,建立党政联席会议、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学校基本实现了事权财权向二级学院同步转移。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和加强监督考核的前提下,突出了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扩大了二级学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事权财权的有机统一。

20157月底我校董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初步建立由多元主体参与的校务治理新机制。校董事会是支持学校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机构,其成员由举办者代表、学校党政负责人、教职工代表以及支持关心学校发展的企业行业代表、著名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多元主体组成,依照其章程,就学校发展目标、战略规划、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对学校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杰出人士,学校授予校董荣誉。基金会汇集捐赠基金,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助力。为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事务提供决策咨询;为校企合作拓展空间,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成为学校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

 

42、学生会、研究生会发挥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作用,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维护权益。

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大学生社团建设,严纪律扬特色、强学习促成长。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学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了团学组织格局,深入探索学生会体制改革,厘清校级学生组织架构,明确了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的功能和职责。实行学代表常任制,鼓励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校园民主管理。两年来,学代表积极向学校提交提案,其中58份被学校采纳,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共组织举办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与学生代表面对面座谈会30余次,充分发挥学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学生社团管理改革,理顺管理机制,夯实注册年审、活动报备、新媒体管理等社团基础工作,引导社团举办爱国荣校、青春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43、严格规范招生、学籍管理、收费和办学办班。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等制度。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的各项招生政策,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继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平安高考,以对考生负责,让社会满意为宗旨,坚持贯彻科学、公平、规范、有序的原则,实现招生政策透明化,录取信息公开化,录取标准公平化,录取流程公正化的模式,保证招生改革的平稳开展。为了更好的做好招生工作,学校制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实施细则》《上海中医药大学关于实施阳光招生、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还制定了招生工作纪律、录取工作人员选聘规定、招录工作人员工作守则、招生宣传工作纪律、招生办公室网络及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与规范,为学校的招生工作顺利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与保障。2019年学校入选上海地方高校综合评价行列。

学校规范学籍管理,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学籍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目前学生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稳定,逐步提升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学校增加和优化功能模块;实现了招生录取“信息处理-新生报到-在校学生事务-毕业留校的一条龙服务;毕业离校工作采取网上办理,分类办理的形式。从学生入学报到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与结业、学业证书管理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规定。

学校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学历教育收费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制度执行,非学历教育收费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各项收费标准,正式发文报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物价局备案。具体收费标准公示在校园网信息公开栏、财务处网站及校园电子大屏幕。认真开展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督促校内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研究院梳理各类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对部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收费情况进行抽查,推动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在市规范教育收费自查、抽查过程中,没有违规招生及收费问题。

不断建立完善有关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财经法规。修订《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管理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招标管理办法》,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拨付附属医院财政性资金管理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收费管理办法》,重新编印《上海中医药大学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汇编》上下册。完成财务管理评价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做到规范管理、依法审计。2019年制定《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办法(试行)》、《上海中医药大学委托社会审计服务管理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绩效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上海中医药大学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修订《上海中医药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办法》;2020年修订《上海中医药大学审计整改实施办法(试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了制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