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综述

发稿时间:2020-12-18浏览次数:70

44、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学校实行本科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及运行保障机制;建立以校长、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负责、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牵头、学院和教研室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和学生信息员共同参与的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照教学管理的各个流程,制定了有关教学过程管理的系列制度,并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实验课教学质量、临床见习质量、毕业实习质量、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教学事故处理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做到质量保障有制度可依。

疫情期间,学校在线教学工作基于分阶段、多形式、重实效的总体目标有序推进,各个教学单位共完成课程建设663门,建立教学班级948个,涵盖了全部本专科生和部分研究生课程。邀请上海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等多名专家录制的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视频于228日上线。

我校是首批入选上海市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学校认真落实教授、副教授上讲台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本科第一线教学,教授、副教授参与本科生授课率达100%。同时,新进教师100%从事教学助理工作、青年教师100%参与教学团队完成跟师学习和系统培训、本科专业100%组建教学团队、完善以课程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为主的师生共同体建设。

 

45、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学校成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要点》。结合师资与教学管理,要求新职工入职、教师授课、学生回答问题,均使用普通话,板书和课堂作业书写均使用简体字;结合学校日常管理,规定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立体化、交叉性管理;结合校园环境建设,倡导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集体活动等校内各种场合均应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并将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常态长效,将文字应用纳入课程建设,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结合各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普通话推普周的品牌宣传平台,将语言文字日常宣传与常规工作相衔接,将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每学年学校统一组织普通话水平考试及汉字应用水平考试,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46、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含双一流高校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原”“高峰学科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

2017年,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以部市合作共建形式,统筹支持我校纳入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由总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化改革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7-2020年)》和子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推进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化与优秀中医药文化传播方案》《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基本情况暨校园建设保障方案》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预算》组成。围绕贯彻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部署,遵循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则,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为核心任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支持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板块;推动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三大学科达到国内顶尖、世界一流水平,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中医学和中药学双双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各项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部分指标取得突破,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顺利通过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20196月学校启动科研特区改革,学校制订颁布了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特区建设指导意见》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特区建设方案》等相关文件5部,推出共计28项权利下放的清单,以及5条负面清单。以交叉科学研究院、创新中药研究院为试点学院,通过合理配置校院两级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落实二级学院自主权,使二级学院真正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

2015年起,我校4个学科纳入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其中中药学、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均为I类高峰学科,科学技术史为I类高原学科。学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第一阶段顺利通过,第二阶段并入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推进项目,学校启动高峰造尖行动计划,建立20个科研团队,顺利通过高水平大学中期评估。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三大主干学科均获A+,继续保持我校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也成为上海地方院校获得A+学科最多的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于毒物学两个学科ESI排名显著上升。

学校积极落实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主动出击服务对接政府、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专业化、社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基于价值生成、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的市场视角,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对标已有的国际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加强优势学科在产学研工作中的协同整合,全面实施政校企协同创新战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长三角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