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一份大学生的礼物请进博会查收 编制中医就诊指南“掌中宝”服务中外游客弘扬传统文化

发稿时间:2018-10-17浏览次数:217

20181017

原文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10/17/content_72086.html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在即,届时将吸引数以万计的外籍人士来到上海。这场经贸盛会既是向外界展示上海城市魅力的绝佳机会,也给上海的社会公共服务带来诸多挑战。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几位学生送出一份贴心礼——“TCM in Shanghai(沪上中医)”中医文创产品,为进博会参展商和中外游客编制一份贴心的中医就诊指南。他们之所以选择中医医院,亦是希望在为健康护航之余,也为中医服务“打CALL”,推广中医治疗,弘扬中医文化,助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团队成员展示这款应用。受访者供图


创意缘起

外籍朋友叹苦经找不到中医院就诊信息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翻译硕士团队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翻译硕士专业三年级学生王瑞谈及这个创意时说,这源于一次她陪同外国朋友看中医的经历。

今年5月,一位外国朋友在健身房锻炼身体时不慎扭伤了脚踝,疼痛难忍。正好在场的王瑞立刻带他前往最近的曙光医院进行针灸治疗。几针扎下去,疼痛感着实减少了很多。这位外国朋友在感慨针灸疗效显著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地对王瑞叹苦经:“我平常完全接触不到各个中医院的英文信息,根本不知道这家医院还可以做针灸治疗。要是有英文的中医院就诊指南,我们外国人自己看中医就方便多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位朋友的话让王瑞开始关注外国人在上海就医的情况。王瑞说,自己平日里看医生之前,会在手机上用“微医”进行预约,十分方便快捷。她从自己的就医习惯出发,第一时间查看了软件,果不其然,没有供查询的英文界面。王瑞意识到,当下国内主流的就医预约软件尚且如此,其他信息渠道想必情况更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她还考察了各大医院的官网,发现针对外国人群体的英文版网站建设也相对滞后。

王瑞敏锐地意识到,即将到来的进博会,参展商的就医问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上海医疗资源丰富,医疗体系完备,但因缺乏针对外籍人士的英文版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无形中为外籍人士便利获取所需诊疗信息,接受上海优质医疗服务设立了屏障。

随着中医“走出去”,全球对中医药认可度提升,本次的进口博览会也将成为外籍人士了解中医药服务的契机。其间,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价值观,也能让外籍人士充分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感受疗效,助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有鉴于此,王瑞决定和其他7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调研结果为导向,以上海市5家三甲中医医院的基本信息为基础,开发英文版上海市中医诊疗信息手机应用程序,在短期内力求在进口博览会期间打响中医药服务品牌,长期则追求为外籍人士在上海就医提供便利。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展示“掌中宝”


实地走访

了解医院接待外国患者的各类问题

在今年暑假,团队先后完成了问卷调查、医院实地调研、翻译等工作。其间,团队分成5个小组,奔赴龙华、岳阳、曙光、市中医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三甲中医医院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医院接待外国患者的现实情况,及医院优势科室信息,并对各家医院信息进行总结整合。

在做问卷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纷纷反馈,很多外国人对中医都颇感兴趣,但知之甚少。对诸如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一些中医传统疗法,很多外国人都是一头雾水,需要团队成员逐一进行介绍和解释。

一位来自俄罗斯的中年女性表示,自己曾因脚踝肿胀在俄罗斯接受过针灸的治疗,但一段时间之后症状仍无改善,她便再也不相信中医了。团队成员略微做了反驳,同时建议她可以尝试在上海接受治疗,但这位女士只是礼貌性地回以微笑。这个小插曲让团队感受到,疗效就是口碑,海外中医从业者的水平和资质对中医国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成员余晓霞在做问卷的时候,遇到一对德国夫妇,他们年龄看起来有70岁。其中一位老爷爷饶有兴趣地询问,自己膝关节已经疼了很多年了,是否可以通过中医来治疗。余晓霞还向老爷爷介绍了曙光医院,并帮他在手机上做好定位,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并承诺如果需要,可以陪同去医院。

此次调研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外国人对上海市中医诊疗环境的第一手反馈信息。321份有效问卷中,受访者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挪威等31个国家。其中,曾在上海看过中医的外国人占比34.9%

曾在上海看过中医的受访者中,认为医院看病流程复杂,为就诊带来诸多不便的占38%,认为就诊的主要困难是语言障碍和就诊信息渠道不畅的人数均占31%。他们给出的几大类建议包括:医护人员英语能力需要提高;需要英文版的诊疗信息手册;改善就医环境卫生;普及中医知识;注重保护隐私。除去其他零散建议,其中英文版诊疗信息手册占比最高,为25%。“该数据说明我们所做的项目具有现实意义,可满足现实需求。”王瑞开心地说。


实践成果

将实用信息植入手机应用程序变身“掌中宝”

除了问卷调研,制作“上海市中医就诊信息手机应用程序”这样一份“移动版”就诊指南也并非易事。团队成员发现,整理翻译出的各医院信息,每家医院的相关材料字数均过万,如何从精炼材料,选择适合在应用程序上呈现的内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经过团队成员和程序员讨论,最终敲定应用程序的两大主要板块: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介绍和医院科室信息介绍。在特色疗法治疗中,主要呈现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传统中医疗法,普及中医知识;第二个板块则主要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5家附属医院的主要科室及交通信息。这部分大大发挥了这些翻译硕士的专长,最终以全英文形式呈现。

据了解,本月底开始,只要在手机上打开名为“TCM in Shanghai”的应用程序,就能便捷“解锁”上海市全部5家三甲中医医院的交通和科室信息,了解到传统中医疗法的知识。该实践团队认为,相对于传统小手册,手机应用程序更符合互联网社会下人们的生活习惯,覆盖的群体更大更广,也十分有利于信息快速有效传播,是一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中医就诊信息的“掌中宝”。

该手机应用程序目前只有安卓版本,受时间、人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后续将进一步完善,以现有的1.0版本为基础,计划逐渐纳入其他二级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做到上海市中医医院全覆盖。

同时,团队正计划与学校博士生创业项目“杏林陪诊”展开合作,在程序中开发第三大板块——“陪诊预约”,实现从信息查询到预约就诊的完整服务闭环。升级版的应用程序有望于明年下半年上线。

另据青年报记者获悉,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亦对此项从暑期社会实践孵化出的现实应用给予大力支持,校方正从上海市高校留学生入手,先在留学生群体中推广和寻求应用反馈。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已与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中心取得联系,尝试与上海市针对外国人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取得联系,把这些NGO组织作为突破口,推广项目成果。

王瑞透露,已经与市卫计委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建立了联系,希望从该处获得在沪正规注册的私立中医诊所目录,以便未来将私立中医门诊信息也纳入到应用程序中,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私立诊所为辅”的内容架构,届时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中医就诊信息和选择。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是一次经贸盛宴,也是一场文化盛会,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良机。“我们希望借着此次进口博览会的东风,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展示我们团队的实践成果,这样一份英文版中医就诊指南既可为外国友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提供全新的沪上就医选择,为进口博览会的顺利举行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宣传推广中医的效果,以现代化的方式传承中医价值观,推动中医国际化进程。”该实践团队这样希冀道。